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城市空间设计系2021毕业展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 春晓109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来源:春晓109
城市的【无穷】| 城市空间设计系
Urban Space Design
建筑环境设计 *
都市景观设计 *
室内设计 *
城市空间艺术设计 *
城市空间造型 *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会激发出更充沛的生命力,持续成长,了无穷尽。从一棵小草,到一片森林,从一个人,到一座城,无穷,是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更是属于每一个明天的希望。
城市空间设计系今年以“无穷”作为创作主题,便是要探寻那不竭的城市生命泉源。公共艺术专业同学以互动装置艺术的方式深入探索城市的无尽脉动;城市艺术专业则在城市中找寻闪动着活力的空间节点,以我们特有的年轻方式使它们无比明亮;城市景观以自然的审美通过专业语汇,在都市空间中编织生态的绚烂画卷,描绘无边美景;室内设计专业则关注城市中与人的活动最贴合的部分,以律动的节奏呈现属于当代人的无上品质;建筑专业继续关注自己身边特有的城市文脉,以专业视角找寻并解决问题,不负青春,无愧张江。
眼前呈现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城市空间设计系2021届125位毕业生以四年所学奉献的设计作品。每一件都是以自己的专业能量去点燃城市空间的一处角落,使它们更为璀璨耀目,不再熄灭,以至无穷。
《茧世极目志》
作者:李佳明、张子昱
指导教师:李辉
大数据时代,算法掌控了我们的思想,有选择地推送给我们最感兴趣的信息,使我们一步步陷入到自己参与营造的“信息茧房”之中。在这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本设计旨在通过重塑城市空间中自然要素对人的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来满足人们对于现实空间需求的变化,增强大学生群体对城市环境、校园氛围的自然感知;同时以这种方式弥补脱离网络社交圈的过程中感受的缺失,帮助我们自己走出茧房。
《渔升生 又一市》
作者:林晓颖、朱筱青、谷沁园
指导教师:赵晓路、陈安琳
“三甲港海鲜集市”场景空间有机更新是对未来集市的一种假设,通过AR赋能空间,场景营造情境来重构市场消费模式,打造一个多维度的体验场所,提升购买者购物参与体验感,使之更具功能性和时代感。
《寻经源·溯溪归》
作者:王雯霖、佟逍
指导教师:褚军刚
遗址是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的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以及考古价值。黄龙山遗址公园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是一座紫砂矿山,丁蜀镇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最独特的便是宜兴紫砂陶,几乎所有优质紫砂矿料均产自于黄龙山。黄龙山遗址公园总体上从体验感出发,使其变为一个具有独特沉浸体验与遗址公园结合的园林。
《“蕃”外》
作者:徐菀 谢鑫格
指导教师:周慧琼 李辉
“蕃”字蕴含意味很多,在它众多寓意中有一解释为生长,繁盛,我们将这个语意提取。保留蕃兴里场地原有场地记忆同时,对社区内外部公共空间上与下,新与旧,中与外进行融合,把社区内的故事进行延续,创造出蕃兴里社区里的新番外。
《“蕃”外》
作者:杨瑜莹 何佳
指导教师:褚军刚
它山堰成就了宁波府。但除了周围当地人鲜少有人知道这一伟大工程。也鲜少有人会来驻足游览。因此本次它山堰水利文化博览园的设计致力于宣传水利工程景观同时把它山堰打造成宁波品牌,把它山堰打造成宁波新地标!“双生”。寓意人与自然的关系相辅相成。希望人们在得到历史知识科普的同时,也可以产生文化认同感,并感知人与自然关系的魅力。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同生命体,共生成就双生。创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空间,是我们设计的基础。
《线性·对立·统一》
作者:漆光宇 沙义尧
指导教师:李辉
基于张江高科这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中,城市中空间的演变节奏不一难免会与周边脱节,无法更好的相互影响与交流。通过对城市中相关联的两种线性空间进行研究,深度剖析线性形式下的空间组织关系,从多个节点入手优化空间的结构,分析线性空间的独特性与延展性,充分发挥出线性空间的优势使得城市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城市肌理更为整体。
《浦东十八铺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
作者:徐三鼎 郁景轩
指导教师:赵晓路 陈安琳
传统农贸市场,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象征着其所在城市的发展风貌。通过对浦东十八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以改变十八铺农产品批发市场脏乱差的现状为设计目的。我们期望在改造的过程中,能够保留住传统农贸市场特有的“烟火气”,并在设计中融入川沙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旨在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舒心的购物环境。
《白马青少年研学基地景观设计》
作者:张沁宜 徐泽瑶
指导教师:褚军刚
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马公园。结合当地现状,我们打算从文化教育方面,以工匠精神着手,从传承和创新出发,来打造一个培养青少年人文素质的石刻研学基地,将石刻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将石刻文字书法元素和汉画元素与景观进行融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动历史文化、推动周边经济、生态景观与现代气息完美交融。
《城市驿站》
作者:傅家彦 项爽暖
指导教师:周慧琼 李辉
位于上海黄浦区的豫园商区是上海著名的游览胜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和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大波外来游客。 “城市驿站”是一个市民的“共享空间”。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美好需求的“城市驿站”,应该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生理上的功能,也就是能够使人们在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感到疲劳的时候找到主观上愿意休憩的地方;第二个是心理上的,公共空间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体验设计从而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以此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随遇而安的栖与留》
作者:韩瑜、魏聪
指导教师:李辉
将康体保健植物引用进张江的居住区以及公园,利用自然与人工之契合,提升张江居住区的整体吸引力,打造出人的身体与精神理想的生活居所。
《万象书观》
作者:吴厚君 费于秦
指导教师:赵晓路 陈安琳
在 “感志”·“理域”、“无穷”的大背景下,从诗句中截取“万象皆春气”。万象,意为,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景象。万象书观的室内空间设计概念为“山丘沉脊”,以国家的四大地理区域来划分,山为北方,丘为南方,沉为西北,脊为高原。以不同昆虫居所的地理区域着手,感性与理性地结合融入空间。
《此时•此地》
作者:赵琪 王礼诚
指导教师:周慧琼 李辉
从保护和振兴的方向帮助传统村落跟上时代步伐,同时激发村落活力,使村落中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建筑形态以新的面貌重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下。通过对上海绞圈房这一建筑类型的研究,寻求其未来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将基地中的绞圈房改造策略置于整个村落关系中,而并非孤立的研究,通过对村落中原有绞圈房的改造与景观的设计,最终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生态的既有传统氛围又有现代化生活气息的村落系统。
《CO·DENTITY》
作者:葛歆睿 赖恩立
指导教师:李辉
现代科技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触手可得,而密集的交流往来以及信息传输之下,城市间的公民却愈发开始将自己禁锢于内向世界,隔绝外界交互。在这种消极的社会导向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空间设计的力量给予城市公民外向且和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身份(“Identity”),而 CO 是合作、凝结、共存,我们希望削弱个人与集体、城市与公民的界限,忘却自我(“I”),与城市共同生长。
《概念艺术共享交流空间》
作者:梁淳皓 谢振伟
指导教师:赵晓路 陈安琳
用独特的设计风格融合年轻人的交流血液;赏析影视作品,学习借鉴空间规划与氛围;用形、光、色来展现舞台效果与场景氛围;用分镜语言进行模型剖析;用数字化元素展示视频动态。
《缝合-水上生态运动公园》
作者:徐华 江晟
指导教师:褚军刚
基地位于前滩,缝合主要体现在体育文化的衔接,城市地块之间的衔接,绿网的衔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衔接等。我们从“缝合”发散出生态、游憩、融合等设计方向。
《畅叙幽情》
作者:徐文凯 张明宇
指导教师:李辉
该设计作品旨在解决城市绿地中出现的问题,从场地内道路、内外部视野、休憩设施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改善了张江绿地空间的使用情况, 提高了户外空间的质量。
《方寸之间·未来绘画中心》
作者:梅彦敏 肖杰方
指导教师:赵晓路 陈安琳
时代发展下美术教育也愈发受重视,本次设计将带有科普美术专业知识性质的理性空间与感性的绘画艺术空间进行融合碰撞打造出一个新概念的未来绘画空间。
《未来城事》
作者:高若天 周洲
指导教师:周慧琼 李辉
对于上海浦东碧波路街道选段的空间优化设计。
线下展览2021.06.01-06.10/9:00-16:30
(15:30后停止入场)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毕业大展
线上展览2021.06.01-06.16
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春晓路109号
看展通道
现场看展请在线预约
毕业展组织委员会
总策划:吴小华、段卫斌、韩阔
执行策划:程斌、褚军刚、徐治国
展览协调:曹燕凤
各系策展联络人:魏蔚、孔琼珮、曲芳沅、李影、廖巍、洪璇
展览联络:孙晓斌、张韵韵、赵佑杰
影像拍摄与备份:詹红武
宣传推广:张韵韵、张胶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组织部门:数字媒体设计系、教务办公室
毕业展负责人:程斌、曹燕凤
主视觉:程斌、章悦
动态视觉:蔡安东、李云峰
线上展览框架及设计:程斌
各系策划执行人:李辉、於阗、郭磊、郭奇、何元跃、孔琼珮
展览助理:章悦、蔡安东、龚心洳、李宁馨、方沛、曹若秋、李嘉意
影像拍摄与备份:孙新奇 李佳津 黄雪仪
视频剪辑:黄雪仪
线下展览场地:分院展厅、天棚临时展棚、2号楼1-4楼
线上展览平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云
参展对象:2021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
来源/ 数字媒体设计系
编辑/ 章悦、苏允凝
审核/ 段卫斌、程斌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1
2020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